MENU

【理工好青年】战疫青春(二)


今天之前我们从未相识

今天之后我们也未必相遇

但你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大学生志愿者

在我们心中铭记

谢谢你用奉献温暖了校园

谢谢你用青春明媚了春天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孙欧洲


微信图片_20220505092923_副本.jpg


孙欧洲同学,是南区一舍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团学突击队的一员,主要负责发放生活物资、通知核酸检测、每日体温监测、组织开展线上活动。疫情中的工作复杂而繁重,他常常奔波于一楼与八楼之间,却从不喊累,总是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又快又好。

在投入志愿服务的同时,身为实验班班长的孙欧洲积极配合团委组织班级同学开展各种线上课余活动,用自己乐观的情绪感染身边同学,在疫情防控的日子里,持续发光发热。


数学与统计学院 李炳彤


微信图片_20220505092930_副本.jpg


疫情的到来使校园生活按下暂停键,李炳彤同学在第一时间报名志愿者。在学校静态管理期间,他带领学院志愿者团队为东区四舍的同学们派送一日三餐、发放水果等物资,同时多次担任测温、消毒岗位的志愿者,协助医务工作者开展工作。轮值到本学院负责搬运餐食时,李炳彤和学院团学突击队成员一起派送餐食至各学生公寓楼下。

“生而逢盛世,青年当自强”,是李炳彤的坚定信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志愿服务精神。疫情终将过去,因你春暖花开。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李彦廷


微信图片_20220505092935_副本.jpg


“我认为,人一定要有信仰,没有信仰就好像无根的草一样,也不知道该做点什么,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当看到党员干部冲在一线,我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政治信仰。”今年7月即将毕业的李彦廷同学如是说。

疫情之下,李彦廷在西校区8C区执行“扫楼”任务,他一层层、一个个寝室通知同学们下楼进行核酸检测,为同学们配送一日三餐,发放抗疫物资。他不记得自己敲了多少次门,也不记得完成过多少回消杀,只是每天晚上回到宿舍时,手和腿都很酸痛。每每被同学问到如此危险,为何要冲锋在前时,他总是回答说:“虽身不在党,但我心向党!


经济管理学院 孙誉书


微信图片_20220505092939_副本.jpg


孙誉书同学,一名中共预备党员,疫情初期她便加入到了志愿者队伍当中,时至今日仍战斗在学校抗疫一线。物资搬运、三餐分发、楼层管控、岗位值班,所有的志愿工作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为表达对老师们的感谢,她和学弟学妹们一起手绘抗疫画像送给各位老师。面对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她永远都笑眯眯地说:“我可以的,我一定会坚持到解封的那一天!”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这句话支撑着孙誉书同学继续坚持,不断前行,即使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也要不停地忙来忙去,她以自己的担当诠释党员的使命。


外国语学院 吴彤瑶


微信图片_20220505092943_副本.jpg


真正的勇敢,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有所作为”。面对疫情,吴彤瑶同学主动报名参加志愿服务,积极投入防疫工作,主要负责分发餐食、统计鼻拭子信息、安排志愿者轮班,搬运防疫物资等工作。志愿服务是辛苦的,但想到自己为学校抗疫做出了一份贡献、为社会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时,她的心里就会觉得很幸福。

“通过这次志愿服务,我不仅从中找到了自身价值,提升了思想觉悟,更是挑战了自己的极限和耐力,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潜能。”吴彤瑶认为,这次经历不是简单的付出,而是对“三观”的一种塑造,是满满的收获。


文学院 杨一菲


微信图片_20220505092947_副本.jpg


在投身志愿者工作的五十多个日日夜夜,杨一菲同学用自己瘦弱的身躯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使命与荣耀。她的志愿服务时长近200小时,每天分拣一千余份盒饭,保障了宿舍楼里每一位同学的一日三餐;她在楼层值班时一坐就是5个小时,安排人员分流,进行场所消毒,只为能够减少同学们之间的交叉接触。

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岗位就是自己的阵地,每样工作都事无巨细,一丝不苟。她用自己的苦与累,让病毒在校园中无处躲藏,以责任与担当筑起校园抗疫防线。


法学院 贺璐娜


微信图片_20220505092952_副本.jpg


疫情防控之初,贺璐娜同学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法学院“团学突击队”,并担任西区13楼的负责人,她对每个宿舍的人数、清真餐的需求等信息烂熟于心,总能第一时间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线上超市恢复运营之后,每次送完一箱箱的物资她都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尽管如此她也乐在其中。

贺璐娜说:“做志愿者不仅仅是在服务他人,更是在收获成长。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青年向上 国家向前

他们满怀赤子之心

将青春融入志愿服务

这样火热的青春

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再一次,谢谢你们!

再一次,祝福你们!




(供稿:校团委)